自2023年以来,渝中区积极探索“全域融合、共建共治、开放包容、人人参与”公益慈善服务联合体建设新思路,以弘扬慈善文化、打造慈善品牌为目标,通过在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整体区域融入慈善文化元素,探索慈善文化与老旧城区发展融合,创新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打造为全市首个开放式、沉浸式、弥散式慈善街区,不断推动“重庆母城,大爱渝中”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聚焦“三个开放”
打造了公共慈善新空间
坚持包容并蓄,将公益慈善与山城巷历史文化、商旅文化和时尚文化跨界融合,通过树立开放式设计理念、打造开放式体验场景、注重开放式参与形式,推动慈善空间由“封闭”向“开放”转变。打造慈善街区IP有形实体、11个可视化可参与慈善点位、2条慈善商家爱心打卡citywalk慈善游览线路、“小小志愿者”讲解队进驻解说、“善满山城、大爱渝中”系列海报标语等,让慈善看得见、可体验、易参与、乐于做。
突出“三个多元”
丰富区域慈善新载体
强化慈善资源整合,通过培育多元慈善主体、谋划多元慈善活动、拓展多元慈善服务,推动慈善载体由“单一”向“多元”转变。联动山城巷“巷委会”自治组织,凝聚企业单位、社会组织、慈善商家等40余家组建山城巷慈善街区爱心联盟,挂牌成立星火公益青年社志愿服务站,启动山城巷慈善街区社会组织公益创投,推出6个特色慈善项目,引入20余家社会组织进驻慈善街区,深度参与慈善街区打造发展。
创新“三个机制”
激发慈善事业新活力
注重常态长效,通过创新联动共建打造机制、创新协商共管运营机制、创新优质共享服务机制,让慈善事业由“管当前”向“可长远”转变。设立山城巷向善慈善基金,发起“向阳花开关爱儿童”慈善募捐项目,以“月月有活动,四季有服务,人人可受益”的思路,聚焦“一老一小一困一残”特殊困难群体推出“四季有爱 巷阳花开”主题关爱服务,开展慈善展、慈善公益市集等形式新颖、亮点突出的慈善活动40余场,持续激发慈善事业发展活力。
实现“三个现代”
推动慈善事业新发展
以山城巷慈善街区为嵌入点,通过多层次构建现代慈善体系、多领域打造现代慈善品牌、多渠道激发现代慈善活力,推动慈善事业实现新发展。培育发展区级登记慈善组织11家,街道备案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146家,全覆盖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1支,创新培育“春天,我们在等你”等公益慈善品牌,1名个人、1个社会组织获“重庆慈善奖”表彰,1名个人获“中华慈善奖”提名,5年来募集慈善资金近2000余万元,实施慈善项目40余个,慈善冠名基金达到7家,帮助解决群众“小急难”问题1500余个,惠及“老少困残”等特殊人群6万余人。
接下来,渝中区将以山城巷慈善街区打造方式为鉴,通过内化升级、外向延伸,全面激活渝中政、商、企、社、居等多元慈善力量,从“商区”“街区”“社区”三大慈善场景同向发力,驱动慈善服务提质升级,将慈善文化价值观融入居民生活中,营造“全域有善”“全域可善”“全域向善”的良好氛围,为渝中慈善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发展赋能。